离了婚之后,父母双方都有权利对子女的抚养权提出要求,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来判断是否具备获得抚养权的条件。在我国,关于离婚后是否能够起诉拿抚养权的问题,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首先,抚养权的归属取决于子女的利益。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对子女应承担抚养、教育、保护的责任,但如果夫妻离婚,那么子女应该由哪一方抚养,要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来判断。一般而言,抚养权应该由最有利于子女身心成长的一方承担,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只要他们能够提供稳定、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成长条件,就有可能获得抚养权。
其次,离婚协议和法院判决对抚养权产生影响。如果离婚时能够达成协议,那么双方对子女抚养权的安排应该在协议中得到明确的规定,一旦签署协议,就不能再改变这种安排。如果离婚时并未达成协议,就需要依据法院的判决来判定抚养权的归属,一般会考虑父母的经济条件、工作状况、生活环境等因素,然后做出综合性的判断。
最后,父母双方的奉养能力也会影响抚养权的归属。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时间精力来照顾孩子,那么抚养权可以由双方共同承担,或者轮流抚养。但如果双方中有一方缺乏奉养能力,如生活条件差、工作不稳定或存在其他不利因素,就可能会导致对抚养权的争夺失败。
总之,离婚后想要起诉拿抚养权,需要从子女的利益出发,依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双方父母的实际情况和奉养能力等因素,做出决策。在此基础上,与前配偶达成协议或经过法院裁决,尽可能地保障子女的成长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