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占挪用公款罪是指公务员或者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共资源的行为,严重危害了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在我国法律中,对于挤占挪用公款罪是有明确的量刑规定的。下面是有关挤占挪用公款罪的量刑标准和判定因素。
量刑标准
挤占挪用公款罪的量刑标准主要根据罪行的情节以及被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小来考量。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可以处以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例如,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被判为死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但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以拘役或有期徒刑不等的刑罚。
判定因素
挤占挪用公款罪的量刑最终要考虑罪行情节以及被挪用公款数额的大小。判断罪行情节所包含的因素如下:
1. 挪用公款的态度:包括在挪用过程中的态度、挪用后的态度等等。
2. 挪用公款的情节:犯罪的原因、犯罪的经过、犯罪的结果等等。
3. 挪用公款的动机:个人的私利、利用职业的优势等等。
4. 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小:通常情况下被挪用公款的数额越大,被判定的刑罚就越重。
综上所述,挤占挪用公款罪是一项涉及到国家和公众利益的刑事罪行,对于犯罪行为必须严格惩处。被判定为此罪的人将面临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不同的刑罚。量刑需要根据罪行的情节和被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小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