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确权主要由县级政府负责。宅基地确权是指对宅基地的归属权及使用权进行确认和登记。在农村地区,宅基地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确权能够为农民提供土地所有权证明,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促进农民安居乐业,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宅基地确权的主要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宅基地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县级政府应负主要责任,支持和推进农民宅基地的确权工作。县级政府需要指定专人负责宅基地确权,具体包括对宅基地的权利关系、用途、面积等进行调查研究,公示及听取社会公众意见,确立权益归属并化解矛盾纠纷。
同时,中央政府也通过设立专项补贴、发布政策指导等方式,支持宅基地确权工作的开展。例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证书等证照的制发全部免费,并向确权后的农民发放,这些政策惠及广泛,也为确权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总之,县级政府是农村宅基地确权的主要责任方,需要承担确权的调查研究、归属确定、审批登记等工作,同时也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支持确权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