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被批准给予农民、村民家庭永久使用、不得转让、不得抵押,仅限于居住用途的土地,并且规定了土地用途为“农村居民宅基地”。在这里,农民可以修建住房,但需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相关政策。
首先,根据《宅基地条例》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宅基地只能用于自建住房,且建筑面积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具体建筑面积标准由各地政府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但一般不得超过200平方米。
其次,在建造住房时,需要遵守相关环保、建筑、安全等法规,如建筑的高度、房屋的安全等问题,需要符合相关规定。同时,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如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等等。
此外,对于部分地区的零陵村等经济发达地区,规定了对宅基地的再利用,例如闲置的宅基地可以变成农村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园区,建有物流、加工、销售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在符合相关规定下,可以将居住所需配套设备和物质生活用品、畜禽养殖用房等建筑设施与住房一并规划建设。
总之,农村宅基地可以建房,但是需要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建造,同时,需要遵从当地政府统一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住房的建设和使用规范化。开展规范化建设将是未来农村住宅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