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占用、挪用、侵占、贪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团体的财产,包括货币和实物的不正当行为。这是一种违反国家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公共财产的安全和管理秩序。
在我国法律中,对挪用公款进行严格监管并设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对于挪用公款80万元的行为,将被视为犯罪行为,需要接受法律的审判和惩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若数额在100万元以下,将被判处3-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挪用公款的金额超过100万元,将被判处10年以上、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另外,对于涉及挪用公款的犯罪案件,受害者有权依法要求被误用或占用资金的机关或单位进行追偿,以纠正这一不正当行为。对于挪用公款的公职人员,还可能因为侵犯国家权利,被实行中国政府行政处罚法的有关条文进行政治处分。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是一种不可接受的行为,会严重妨碍公共财产的管理和运作。处罚是合理而必要的,不仅能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也是对挪用公款行为的严正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