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指公职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在其职务范围内,将为国家、集体、企业、事业单位等缴纳的资金、收入、款项挪作他用或者私分、侵占的行为,严重违反了职务责任,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属于刑法中的贪污罪之一。那么对于挪用公款罪,法院如何进行量刑呢?
首先,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挪用公款罪的刑罚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当然,如果情节特别严重,法院可以酌情加重处罚。
其次,法院会根据犯罪人挪用公款数额、社会危害性及其认罪态度、赔偿情况、积极配合侦查等情况进行量刑。如果挪用公款金额较大,或是已经严重影响到公共利益或个人权益,则判刑可能会加重,甚至超出3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再次,对于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人,如果有积极赔偿的行为,法院也会对其做出量刑上的优惠,尤其是在第一次犯罪或犯罪较轻的情况下。此外,犯罪人如果认罪态度较好,积极配合侦查,也会使量刑方面得到一定的减轻。
综上所述,对于挪用公款罪,法院首先会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影响程度等情况来进行定性,进而根据挪用公款数额、社会危害性及犯罪人的认罪态度等情况来进行量刑。犯罪人应该认识到此类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保持清醒理智,不要因为一时的贪欲而犯罪,以免引火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