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滥用公权力的行为,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因此也是国家法律严厉打击的对象。那么,挪用公款多少才能定罪呢?
根据中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在一定范围内,都会涉嫌犯罪并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具体来说,挪用国家资金、外国贷款等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物,数额在5000元以上,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刑事责任标准的,构成滥用职权罪,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如果数额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额度,那么就会构成挪用公款罪,刑期最高可达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或剥夺政治权利等其他刑罚。
需要注意的是,仅仅是因为数额未达到标准而不构成犯罪,不能简单地认为这种行为就是合法的。挪用公款会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而这种损害并不会随着数额的大小而有所改变,因此只有彻底杜绝这种行为,才能够真正保障公共利益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的行为一经查实,都应被追究法律责任。只有在大力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严厉打击挪用公款等腐败行为,才能够为社会公正、公平、繁荣稳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