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宅基地则是农村居民用于居住的土地。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不能被转让。但房屋的产权是可以转让的。
具体来说,宅基地的承包期限是70年,70年过后,土地归还集体所有。但在承包期限内,农村居民可以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房屋,并享有所有权,也可以出售房屋的产权。房屋的产权转让需要经过登记手续,确保产权的合法性。同时,如果购房者不是农村户口,则还要满足相关规定,如在当地连续居住满一定期限等。
需要注意的是,房屋的产权转让,并不意味着宅基地的产权也随之转让,宅基地仍归集体所有。房屋的产权转让只是指该房屋在宅基地上的所有权的变动。
总之,无论是宅基地还是房屋的产权,都需要遵循相关法律规定,通过正规的手续证明产权的合法性。农村居民应该依法合规经营自己的宅基地,符合相关规定进行房屋产权的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