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刑事案件,因为挪用公款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应该受到惩罚。挪用公款是指侵吞、占用、私分、挥霍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使用公共财物的行为。这种行为涉及到国家机关、公共机构或者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公款、公物,破坏了国家机关和公共机构的财政秩序和制度,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是属于职务侵占罪或者行贿受贿罪的一种行为。职务侵占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在担任职务期间,因职务之便占有了公共财物的行为,挪用公款就是一种具体的职务侵占行为;行贿受贿罪则是指行贿人贿赂受贿人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在职务侵占罪和行贿受贿罪中,挪用公款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挪用公款也被视为一种罪行。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挪用公款的行为已被列入刑法进行规定,并且相应的刑罚被确定。具体来说,依据挪用公款的数额、情节等进行判断,罪行轻微者可以处以行政处罚;而情节较为严重的挪用公款行为则将面临刑事处罚,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刑罚。除此之外,对于挪用公款行为,还要进行追究民事责任,对违法所得的挪用公款会进行追缴、没收等处理。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是一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属于刑事案件的范畴。被行政或刑事处罚的挪用公款者,除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外还要承担民事赔偿的责任。为了维护国家公款的安全和保护国家及人民的利益,从制度上加强公款的监管,严格追究挪用公款者的责任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