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是一种法律行为,它是由国家授权的公证机构对特定的法律事实进行确认和证明。在家庭法律事务领域,公证通常用于确认子女的抚养权、财产分配等问题。因此,在父母离婚后,如果存在抚养权归属等家庭事务,双方往往会选择公证作为解决方案。公证的出具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出具,很难改变。但是,如果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抚养权还是有可能发生变化的。
首先,如果已经公证的抚养权存在欺诈、错误或非法行为,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撤销或更改公证。比如,如果一方为了争取抚养权而故意隐瞒相关事实或制造虚假的证据,那么对方可以要求公证机构撤销此次公证。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将会在调查核实后,根据真实情况作出相应的判决。
其次,如果抚养权出现重大变化或有新情况出现,当事人也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更改公证。比如,原本获得抚养权的一方发生了严重的心理、生理疾病,无法继续照顾子女,那么对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抚养权公证。这种情况下,法院将会对变更抚养权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并结合当事人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判决。
总之,公证是一项非常正式的法律行为,很难被随意更改。但是,如果当事人发现公证存在错误、欺诈等情况,或者抚养权产生了革命性变化,还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实现公证的变更。特别是,在家庭事务上,当事人更应该保持沟通和协商,以尽可能减少公证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