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农民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依据法律规定,按照规定的方式和程序,经集体经济组织或国家法定代表机关批准,占用一定土地建造居住房屋的用地。通常情况下,农村宅基地归农民使用,但不具有出售、抵押、转让等经济交易性。
但是,在农村宅基地确权后,根据2019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实施办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后,确权人可在相关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处置其使用权,包括按照法律规定出租、转让、抵押、继承、赠与等行为。
因此,农村宅基地确权后,确权人可以将其宅基地的使用权转让或抵押,但是这必须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进行,且需要首先经过土地管理部门的审批,确保转让或抵押行为合法有效。
如果确权人想要将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转让,那么需要注意的是,转让对象必须是符合相关规定的人,即只能转让给与本村农民组织、本村社区服务设施有关的单位、个人或其他农户,不能转让给非法的经纪人或非法购买人。
因此,可以说农村宅基地确权后能够买房,但买房需要符合相关规定,具有一定的限制条件,而且在出售、转让、抵押等行为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程序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