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承包是指农村居民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以农村集体土地为基础,依法取得的一定面积土地上建造或者建设住宅或附属设施,用于居住和生产经营的土地。 针对宅基地承包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首先,1993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期限为30年,到期后可续期。农民在土地承包期内,享有承包土地的相应权益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此外,在对农村宅基地承包时,宅基地的面积、土地用途和有效期等也有明确规定,这些条款进一步保障农民的利益。
其次,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三十年承包到期再延长改革意见的通知》,提出了又一次宅基地承包的政策。根据该通知,三十年承包到期的宅基地可以再次延长30年。此外,虽然新扩建或者重建房屋的宅基地不能促使土地面积产生变化,但新修建的房屋面积不应少于原有的建筑面积。
最后,应当注意的是,农村宅基地承包面积和使用范围、宅基地异地转让和遗传等问题,有一些省份和地方也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障农民和宅基地的利益。总之,国家一直在关注和改善农村宅基地承包制度,并不断优化政策,力求使其更加合理和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