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属于一种贪污犯罪,是破坏国家财产的行为,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根据国家法律,对挪用公款者有严格的法律制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的行为属于贪污犯罪,挪用的数额不同,处罚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挪用公款在10万元以下的,属于轻罪,最高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公款在10万元以上但不满100万元的,属于中罪,最高可判处3至10年有期徒刑;挪用公款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重罪,最高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终身监禁。
2. 行政责任
挪用公款者还要承担行政责任。国家规定,公职人员挪用公款,将面临免职、撤销职务、行政处罚等行政制裁。
3. 民事责任
挪用公款导致国家及个人财产损失的,挪用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挪用人应该赔偿损失,包括原始损失和有关支出的直接损失以及由此产生的利息、违约金等。
4. 社会道德责任
挪用公款还涉及到社会道德问题,不仅损害了公共财产和国家形象,而且对他人和整个社会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挪用公款的人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还需要承担社会道德责任。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不仅会损害国家财产和社会利益,而且对个人的生活和前途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挪用公款的发生,公职人员以及其他民众应该自觉地遵守法律规定,维护公共利益,遵循诚信和廉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