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农民生产和居住的基本场所,也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宅基地的确权是农民权益保障的关键,但是否需要有房屋才能确权呢?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宅基地条例》规定,宅基地的确权应当依法依规进行,符合条件的农村户籍居民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取得宅基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在这里并没有明确规定是否需要在宅基地上建房屋。因此,可以认为农村宅基地确权不必要求必须建房屋。
而农村宅基地确权的原则是“先确权,后建房”,即首先要在宅基地上确权,然后才能建设房屋。在确权的基础上,农民可以在自己的宅基地上自建房屋,满足自己的居住需要和生产生活需要。如果由于特殊的条件无法建房屋,也并不影响宅基地的权益。
此外,我国有关宅基地的政策也逐渐转变,不再强调建房屋的必要性,而是更多地强调实现宅基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例如,《国务院关于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推动农村宅基地、自留地、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并鼓励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农业等。
因此,农村宅基地确权不需要必须建房屋。对于没有房屋的农民,只要符合条件,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也可以进行宅基地的确权。同时,农村宅基地的政策越来越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再强调必须建房屋,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