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宅基地仍在审批中,但审批标准和程序已有所调整。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中,为建造农村居民住房而划出的部分土地。在宅基地管理上,国家出台了《农村宅基地条例》和《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了宅基地的使用条件和管理制度。根据法律规定,宅基地批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划、建设、环保等方面的规定;
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
三、符合耕地保护政策;
四、有不低于20年以上的农业生产年限;
五、建设规模、用地面积、建筑高度等符合有关标准;
六、不得开垦林地、水域、草地、荒地;
七、不得影响耕地利用和农产品安全;
八、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服务设施;
九、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因此,申请农村宅基地的审批需要严格按照上述条件执行,同时还要遵守相关的程序,申请人需要向当地农村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提交用地申请书等相关材料,并经过审查、公告和听证等程序后才能获得审批通过。需要注意的是,宅基地的使用权是有时限的,一般为30年,届时需要重新申请续期。此外,各地对于宅基地审批标准和程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当地法规进行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