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和挪用公款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分别有着不同的法律规定和刑罚。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
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以虚假事实、虚构情况或者其他方法,欺骗他人财物,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从而使他人处分财产,造成损失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情节较轻的,应当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较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则应当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人等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情节严重的挪用公款罪被认定为贪污罪,而处罚标准就更高。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则应当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挪用公款罪被认定为侵占罪,处罚标准也相对较低,情节轻微的,可以处以拘留或者管制。
综上所述,诈骗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判决标准主要取决于犯罪情节和被害人受损程度。而对于犯罪嫌疑人来说,无论犯罪行为的判决结果如何,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并接受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