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务人员或担任公共岗位的个人将本职工作中获得的国家、集体资产或者委托管理的公共财产用于私人用途。挪用公款不仅是一种职务犯罪,也是一种严重的财产犯罪,因此在刑法中有明确规定,属于非法侵占罪的一种形式。从法律角度讲,挪用公款是违法行为,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挪用公款的处罚一般分为三个级别:轻、中、重。以下是具体细节:
轻罪:挪用公款数额较小,未到达刑事处罚的标准。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如果数额较小,最高可以被处以行政拘留七日以下的处罚。
中罪:当挪用公款数额超过法定数额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数额在人民币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以非法侵占罪定罪处罚,监禁三年以下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在人民币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的,应当以拘役、管制或者监禁半年以上三年以下,并处罚金;数额在人民币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的,应当以拘役、管制或者监禁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并处罚金。
重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如果数额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挪用公款,可以以贪污罪或贿赂罪定罪处罚。例如,在人民币50万元以上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犯罪行为数额在人民币一千万元以上的,该罪应当按贪污罪论处;人民币5千万元以上的,最高可被判处死刑。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项非法行为,违法者可能受到严厉的惩罚。无论挪用数额大小,都会被定罪并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