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于挪用公款的惩罚,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十分明确。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特别巨大的,应当依照该条规定处以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挪用公款数额巨大的,应当依照该条规定从重处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应当依照该条规定从重、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具体来说,挪用公款的数额在多少才够起刑呢?我国刑法没有对此做出明确规定,不同地区的司法解释也可能存在差异。但一般来说,挪用公款的数额达到一定程度便构成了犯罪。例如,北京市将挪用公款数额在5万元以下的定为轻微犯罪,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定为普通犯罪,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定为较重犯罪,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定为重大犯罪,500万元以上的则定为特别重大犯罪。而在一些地方,若挪用公款数额超过10万元,就可能被定性为犯罪。
不管挪用公款数额多少,这种行为都不应该存在。政府的公款是来自于纳税人的,而挪用公款会严重损害公共利益,损害纳税人的权益。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公共财产,不要有侵占、挪用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