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应归属于国家的资金或者财物据为己有或者挪作他用的行为。挪用公款虽然属于财经领域,但是也涉及到国家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
对于挪用公款的量刑,根据《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受到刑事追诉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例如,挪用国有资金、大额腐败犯罪等行为一旦被发现,就有可能面临很长的刑期甚至是终身监禁的惩罚。而如果挪用的公款数额较小,则可能会根据行为的情节轻重来决定量刑。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五千元以下的行为,一般被认为是轻微的犯罪行为,一般判处拘役、罚款等刑罚。但是如果频繁发生、影响严重,或者涉及到国家领导人和重要部门,那么不管数额多小都是不允许的。因此,如果有挪用公款的嫌疑,应该尽早主动揭发,并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以避免更加恶化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