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行使公职之人或公机关、公营事业机构或者其他依法收取或处置公共财产的组织或个人,侵占、挪用或者非法占有、使用公共财产的行为。挪用公款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严重扰乱了公共财经秩序和社会稳定。因此,国家严格规定挪用公款是犯罪行为,合法处罚必须得以执行。
按照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挪用公款分为两种情形:数额较大,即挪用公款数额在50万元以上;数额巨大,即挪用公款数额在500万元及以上。
如果犯罪嫌疑人所挪用公款金额达到数额较大及以上,将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罪的最高刑罚是死刑,但在日常司法实践中,这个刑罚并不会被执行。一般判决会根据犯罪嫌疑人所挪用公款数额大小,判处刑罚,最小刑期为三年。
如果犯罪嫌疑人所挪用公款数额不够构成挪用公款罪,那么将定罪犯罪嫌疑人为侵占罪。侵占罪最高刑罚为10年有期徒刑。
总之,挪用公款的行为属于刑事犯罪范畴,无论是挪用的数额大小,都是要受到法律严惩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以免发生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