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父母离婚后,孩子归谁抚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抚养权是指哪一方父母有权决定孩子的生活、教育和健康问题。如果父母不能共同协商决定孩子的抚养,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变更抚养权。但是,孩子多大时可以变更抚养权呢?
根据我国《儿童权益保护法》,未成年子女的最高利益应当放在第一位,抚养权变更应当以未成年人的利益为依据。在一般情况下,当孩子达到18岁成年后,父母将不再承担抚养义务,孩子也将成为独立的法律人,因此,如果离婚后的抚养权问题一直未解决,当孩子达到18岁成年后就不用考虑抚养问题了。
但是,在孩子未成年时,变更抚养权是可以考虑的问题。实际上,孩子的年龄不是确定抚养权变更的唯一指标。法院会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身心健康状态、行为表现等多种因素,判断哪一方父母更有能力、更适合担任孩子的主要抚养人。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10岁以下,一般情况下法院会优先考虑母亲的抚养权;而孩子在14岁以上,法院会考虑到孩子的意愿,视情况酌情作出裁决。在确定抚养权时,法院会为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严格依照程序和法律原则进行判决,不能随意决定孩子的生活和未来。
总之,在孩子未成年的情况下,父母如若不能协商解决抚养问题,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变更抚养权。但是,孩子的年龄并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法院会权衡各方面因素,根据孩子的最大利益作出最终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