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职业操守,需要受到法律制裁。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挪用公款一万以下的行为,应该受到以下处罚:
1. 行政处罚
如果涉案金额不是很大,可能会被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警示该类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限制活动、责令停业、吊销执照等。
2. 刑事处罚
如果挪用公款一万以下的行为,构成了犯罪,那么犯罪嫌疑人将面临刑事处罚。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挪用公款属于贪污罪中的一种,最高可处死刑。但是对于涉案金额不大的情况,一般会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罚款等刑罚。
3. 还款赔偿
无论是行政处罚还是刑事处罚,对于涉案金额较小的情况,都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进行还款赔偿。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够及时归还挪用的公款或者补偿所有的损失,那么可以减轻或免除一定的处罚。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虽然涉案金额不大,但是仍然是一种违法行为,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了避免挪用公款的发生,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建立规范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审计制度,防范和打击贪污挪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