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建设、改造、拓展等项目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拆迁工作,这其中就涉及到拆迁安置协议的签订。一些拆迁户在签订协议后,由于对售价不满意、对拆迁房屋面积等存在争议,他们就想要将拆迁安置协议进行交易,以换取更好的权益。但是,拆迁安置协议能否进行交易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拆迁安置协议只是拆迁安置的一项具体措施,其本身并没有交易的价值。即便拆迁户想要将协议进行转让,也需要有买方愿意购买,并出具合法的买卖协议以及对应的款项支付凭证。但是,实际上,拆迁安置协议的转让并不被法律认可。因为拆迁安置协议中涉及到的权益主要是与政府和房产开发商之间的协议,个人之间的买卖是无法对其中的权利义务产生有效的变化的。
其次,拆迁安置协议的转让容易导致多次转让,从而形成新的买卖关系,这样会让政府和房产开发商处于不确定的风险中。因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法律规定了拆迁安置协议一经签署即不得转让的规定,这样才能保障各方的权益。
总体来说,拆迁安置协议在法律上不能进行交易,不过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人在将其个人资产转手给主管机构时,就将其作为抵押品,从而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这是不建议的做法。如果拆迁户对协议内容存在疑问、异议,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寻求合理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