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严重违法犯罪,其刑罚不仅取决于数额的大小,还与犯罪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有关。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10万元以上的犯罪,一般情况下将被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而如题所述,挪用公款35万,其刑期或许更长,但具体的量刑标准因地区和法官的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如果挪用公款涉及的金额较大,犯罪主体并未积极赔偿或采取积极补救措施,则判决很可能更为严厉。而如果犯罪主体在判决前自愿赔偿或主动揭露、认罪,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刑责。
和其他犯罪一样,挪用公款的时间、频率和规模也是影响量刑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挪用公款罪的危害性很大,其不仅会造成财务损失,还对社会诚信度、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一般而言,挪用公款的犯罪分子都会受到舆论的谴责。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项危害性很大、惩罚力度也很严厉的犯罪,犯罪分子要对其行为负责,并在刑罚执行期间积极改造,以此保证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