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指公职人员或者其他担任或者利用职务、职权的人员,非法占有或者使用公款的行为。其数额的计算非常重要,因为数额的大小将决定罪责的轻重。
在法律规定下,挪用公款罪数额的计算方式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总体而言,挪用公款罪数额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挪用公款的数额和非法所得的数额。
1. 挪用公款的数额
挪用公款的数额是指挪用行为所涉及的具体数额。该数额的计算原则是针对公款的使用、拨付、保管等方面开展的。通常会根据存折、发票等公款使用凭证的实物文件,以及银行转账记录进行核查,来确保数额的准确性。
在计算具体数额时,还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挪用公款的频率、期间以及使用的方式等等。如果挪用行为涉及到跨境或者跨地区,那么其计算也会更加复杂和繁琐。
2. 非法所得的数额
非法所得的数额是指挪用行为所带来的非法收益。在计算非法所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挪用行为所带来的直接或者间接收益,比如挪用公款后所购买的贵重物品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挪用公款罪行为人的存款、资产等情况,以确定是否还存在其他收益来源。
总体来讲,挪用公款罪数额的计算方式较为复杂。但只有在准确计算数额的情况下,才能够根据数额的大小来确定罪责的轻重,确保公平、公正处理此类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