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书是指离婚当事人在解决离婚相关事项时达成的协议书,包括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探望等。在我国,离婚协议书一般是由离婚当事人自愿达成并签署的,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有些情况下会存在争议,需要向法院起诉,此时就需要考虑到离婚协议书诉讼时效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离婚协议书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也就是说,离婚协议书一旦达成,双方需要在两年内依据协议完成相关程序,如财产的分割、抚养等约定。
超过两年后,如果一方当事人仍希望执行协议约定,就需要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如果另一方当事人在诉讼时提出协议无效,则无法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起诉时效期间内,当事人也可以自愿另起纷争,在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重新约定相关事项,并提交修改后的协议书。但是,此时需要证明新的协议是在旧协议时效期内达成的。
总的来说,离婚协议书的诉讼时效为两年,双方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据协议完成相关程序。如果超过时效期限后,需要向法院提起诉讼,则无法执行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