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以下简称宅基地)指国家为保障农民的住房、生产和生活需要,规定在农村集体土地上由村集体依法划定用于农户自建住房和生产生活用房的土地。
在宅基地继承方面,我国有三种不同的制度:
1. 农村宅基地不可继承制度:
根据老的宅基地管理制度,宅基地不可被继承。明确规定,61年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宅基地必须归还到村集体。实际上,这种制度并未真正得到执行。一些村庄通过自定惯例,将宅基地转让给了农民家庭成员,形成了类似于传承的模式。
2. 农村宅基地可继承制度:
自2013年起,新宅基地管理办法颁布实施。明确规定,宅基地可以继承。但是,规定了以下几个继承限制:继承人必须符合法定继承范围,即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继承人必须在宅基地的范围内居住或者从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定的农村劳动生产;继承人无权将继承得到的宅基地进行出卖、抵押等事项;继承人不支付宅基地被征收后由政府支付的补偿款。
3. 土地能否继承,宅基地也能否继承:
不少村庄规定,考虑到后代需要安居乐业、农户困难、有些村民走出农村等现实情况,允许子女或者合法配偶在宅基地上建房、入住。
总的来说,宅基地的继承规定是十分复杂的。建议农户在申请宅基地时,咨询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避免继承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