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一种犯罪行为,指的是公务员或者国有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将属于国家、集体或者单位的财务资金挪作他用,用来支付私人开支、债务还款、赌博等非法活动,造成财政损失的行为,其危害性极大,对于想要侵占公款的人来说应该引起严重警惕。
那么,挪用公款罪怎么定罪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的规定,挪用公款罪可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或者挪用数额特别巨大,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对于挪用公款罪的定罪量刑,主要以以下因素为依据:
1、 挪用数额的多少。当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时,则可被视为情节严重,刑事责任也就相应地较重。
2、 犯罪手段的恶劣程度。如果挪用公款的方式极其卑劣,例如强迫、欺骗、贪污等,那么定罪量刑就会更加严重。
3、 从事挪用公款行为的职务。当从事挪用公款的人员属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管或者负责人,其挪用公款行为更加严重,刑事责任也就更高。
4、 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个人的认罪态度和悔罪程度。
总体而言,挪用公款的行为可以对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的损失。针对此类犯罪行为,国家不仅应该通过加大打击力度来防范和制止此类行为,还应该加强公民法制教育,营造健康的社会风气,让每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守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