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它严重侵犯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严重损害了政治生态和社会公信力。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挪用公款100万元以上的行为是构成犯罪的,涉嫌挪用公款犯罪的人将面临刑事追究和法律制裁。
根据我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可能被认定为贪污罪、挪用公款罪或职务侵占罪等。根据不同的罪名以及挪用公款数额的具体情况,挪用公款100万元的罪犯可能面临不同的刑期和刑罚。
以挪用公款罪为例,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达到100万元及以上的犯罪行为,将被认定为挪用公款罪,最高可判处死刑,最低刑期为10年有期徒刑。但是,在实际的司法裁判中,具体的判决结果还需要根据犯罪者的具体情况和案情来决定。
例如,如果挪用公款犯罪者被认为有自首、认罪悔罪等从轻情节,可能会被判处较短的刑期;如果挪用公款犯罪者有法定情节,例如实行退赃、被害人谅解等情况,也可能受到轻判或减轻处罚。当然,也有可能因为整个案件的情况特别严重而被判处较重的刑罚。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100万元以上的犯罪行为,将被认定为犯罪,犯罪者可能面临刑事追究和法律制裁。而具体判刑结果,需要根据犯罪者的具体情况、案件情况和法律规定等因素综合考虑来决定。无论如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下,挪用公款的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