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它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利益,还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因此,对于挪用公款这样的违法行为,法律是严厉打击的。那么,挪用公款多少数额可以立案呢?
根据《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的数额分为轻微、较大和巨额三种情况。轻微的挪用公款罪,指挪用公款数额不超过5000元的情况,这种情况可以处以行政拘留或罚款等处罚。但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即在5000元以上但不超过10万元的情况下,就需要进行刑事立案了。此时,挪用公款被视为较大的刑事犯罪,将受到刑法严格的惩处。同时,如果挪用公款的数额超过10万元,那么这种行为就被视为巨额挪用公款罪,其罪行更加严重,将得到更为严厉的惩罚。
除此之外,如果挪用公款是在行使公务中犯罪的话,其行为性质更为恶劣,将受到更严厉的刑罚。例如:如果是在审批文件、财务处理、招投标等公共资源使用环节挪用公款,那么罪行将更严重,罪犯将受到法律更为严厉的惩罚。
总之,挪用公款的数额是决定是否立案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超过10万元或800万元都会被视为犯罪且会接受法律的严惩。但这里也需要明确,即使挪用公款数额较小,都应该依法严惩。因为如果不对此类行为严肃处理,将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损害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