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在担任公职人员时,将属于国家或公共集体的财产占为己有或侵吞使用,属于职务侵占的一种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的行为属于职务侵占罪,罪名的成立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备职务,二是侵占的财物是公共财产。
对于挪用公款获利多少能够立案,具体情况需要分析具体问题,取决于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小、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及是否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刑事立案标准是指在任何一种犯罪案件中,必须满足一定的法定条件方可立案。对于职务侵占罪,其刑事立案标准如下:
职务侵占数额在三千元以下的为轻微职务侵占,要求情节较轻才能不追究刑事责任;
职务侵占数额达到三千元以上,但不足五万元,情节较轻的可处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职务侵占数额达到五万元以上,情节较重,根据实际情况可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因此,挪用公款获利多少能够立案,主要取决于挪用的数额大小。如果数额超过三千元,那么就可以构成职务侵占罪并立案查办。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侵占数额较少,一旦公职人员的行为严重影响职务履行,也可以被追究刑事责任。
总体而言,挪用公款已经违反了法律规定,破坏了公共利益,必须进行严格的打击和惩处。因此,对于挪用公款获利多少能够立案,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确保公共财产不受侵害,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