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法律管辖的地区,挪用公款被视为一种犯罪行为,其罚则因其所涉及的具体数额而异。在许多国家和州,每个刑事法典中都存在特定数额的门槛,以界定这种犯罪行为是否已经犯罪,这个门槛的数额也可能随时间而变化。
在中国,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或有其他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而其中的“数额较大”,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挪用公款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上但不满30万元的情形。
同样,美国刑法体系中,挪用公款属于盗窃犯罪的一种,相应法规规定盗窃罪的罪质要素也相同。在大多数美国州,把偷盗罪分为“小盗窃(charged as petty theft)”和“重大盗窃(charged as grand theft)”两种,其分界线与具体所涉及的金额有关。在加利福尼亚州,即使挪用公款的数额低于1000美元,仍可能被视为重大盗窃。
因此,总的来说,挪用公款罪的定罪门槛会因国家及具体法规而异。无论如何,挪用公款属于违反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行为,公职人员应以身作则,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