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如果被发现并立案,通常情况下都是会经历一系列的法律程序和处罚。在中国,该行为的处理方式主要是依据《刑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依据罪行的情节轻重和被告人的具体情况,可能面临着从罚金、拘役、甚至是有期徒刑等多种不同的刑罚。
但是,挪用公款被立案后,是否还有案可以起诉呢?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挪用公款罪并非单纯地只有挪用公款这一个罪名,因为该晚数目巨大,严重影响到公共财产的安全。当然,具体的罪名还包括团伙或贪污罪等等,都属于犯罪中重罪级别的范畴。同时,挪用公款涉及到的还有公权力和公民利益的关系,所以通常会被视为一件特别重要的犯罪行为。
因此,就算已经立案,挪用公款依然是可以起诉并继续处理的,且处理程序可能会更加深入和复杂。在进行司法性处罚的同时,可能还需要考虑到可能要进行追缴所挪用的公款,以及查究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腐败。在这样多方面的考虑下,一个有关挪用公款的立案可能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也需要各个部门的合力配合。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挪用公款不止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公共道德和良好风尚的形成,还要重视其对社会和国家经济上的影响。在教育、监督和惩处方面都应该更加严格,全民共治才能事半功倍,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发展创造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