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在农村集体土地上依法取得的用于居住自用的土地,是农村住房保障的重要方式。那么,农村宅基地能否作为担保资产呢?
首先,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任何物权都可以作为担保。农村宅基地作为一种物权,是可以作为担保资产的。但是,考虑到农村宅基地的特殊性质,其是否能作为担保资产还需要分情况讨论。
对于以农村宅基地为担保的情况,存在以下问题:
一、宅基地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由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属于个人,而所有权依然属于集体,因此在抵押宅基地时,需要获得所有权属于集体的同意。而有些集体性质比较复杂的宅基地,很难获得集体的同意,这就造成了宅基地难以抵押。
二、宅基地没有流转市场。由于农村宅基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和政策规定,宅基地没有流转市场,交易难度大,成交周期长,其市场价值也较为不稳定。
三、宅基地使用范围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范围通常限于居住自用,不能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抵押宅基地做生意,很容易违反相关法规,从而无法实现抵押贷款的目的。
结论:农村宅基地虽然在法律上可以作为担保资产,但由于其具有特殊性质,宅基地作为担保资产还面临很多限制和困难。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抵押农村宅基地需要谨慎,建议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