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农户经过土地承包、流转等手续取得的居住用地,是中国农村地区特有的土地制度。一些农村宅基地主因经济困难需要贷款,而银行在审贷中则会关注宅基地能否作为抵押物。那么,农村宅基地能否担保抵押呢?
首先,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宅基地只是农民居住的一种土地使用权,不能作为商业用途,因此法律禁止农村宅基地的买卖、出租等商业行为,也不能作为一般质押、抵押的标的物。此外,由于宅基地属于民事权利,其登记备案流程相对较为复杂,也会给抵质押带来一定的不便。
其次,即便是绕开法律规定,以宅基地作为抵押担保物,银行也不愿意接受或者说难以接受。因为宅基地的市场的流动性不是很大,以宅基地抵押的贷款,如果发生了拍卖,对银行方面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一旦宅基地的担保贷款违约,银行核销宅基地时通常的出路是等待当事人自行出让或谋求征地拆迁等手段来收回贷款,这些都是较为困难的操作,因此银行更倾向于接受能够更容易变现的抵押品,如汽车、房屋等。
综上所述,农村宅基地不能作为商业用途、非常难以折现,这对银行来讲太大的运营风险,因此银行不愿意将其作为质押物。如果农户确实需要贷款,可以考虑通过其他方式担保,如车辆、房屋等。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宅基地产权的保护,加大宅基地登记备案力度,提高宅基地的使用和流动性,进一步激发农村土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