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所了解到的相关法律法规,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不仅会造成社会上对公共资源的滥用,也侵犯了犯罪所涉及的单位和个人的权益,因此这种行为必须得到严肃的追究和惩罚。而对于“挪用公款5年后还能判刑吗?”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能够判刑。
在我国现行的刑法中,明确规定了挪用公款的犯罪构成和惩罚条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之规定,“贪污犯罪分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公款的,将受到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而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六条之规定,“在逃跑期间,丧失了行为能力的,追诉期从其逃跑后重新恢复行为能力之日起计算。”
由此可见,挪用公款属于犯罪行为,无论是否已经过了5年,如果相关部门掌握到罪犯的犯罪证据,并经过法律的审查和鉴定认定为挪用公款罪,都能根据法律规定对其追究刑责并作为有罪判决。而追诉期的规定也意味着,只要相关法律程序没有结束,就不会因时间因素而失去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
因此,无论是从刑法规定的角度还是法律程序的角度来看,挪用公款属于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其违法后果是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对于此类犯罪行为应当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不能因时间的推移而放弃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