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其影响和后果可能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定罪和刑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挪用的金额、犯罪人的主观故意和犯罪的情节。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的金额在50万元以上,应该定为贪污罪;而挪用金额在50万元以下,可以定为贪污罪或者侵占罪,并给予相应的惩罚。因此,挪用公款200万的犯罪行为应当定为贪污罪。贪污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按照《刑法》的规定,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根据挪用公款的情节和犯罪人的表现,判刑长度也可能受到影响。
在定罪和刑期时,还需要考虑犯罪人的主观故意。如果犯罪人在挪用公款时是明知挪用为非法行为,且是有预谋和计划的,那么应该给予更严厉的惩罚。如果犯罪人是因为管理不善或者是走向歧途,但是在挪用公款之后进行了认罪悔罪,那么可以适当减轻判刑。
此外,法院也需要考虑案件的社会影响因素。如果犯罪人的行为影响了公共利益或者社会秩序,那么法院可能会考虑到社会的公众舆情,给予更为严厉的惩罚。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需要严厉打击。在定罪和刑期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挪用金额、犯罪人的主观故意和犯罪的情节等。只有对犯罪行为给予足够的惩罚,才能保护公共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