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的情况根据涉案金额的大小将被定为不同的罪名和量刑标准。根据罪名和量刑标准,挪用公款被判刑时间的长短也不同。
如果挪用公款金额在1万元以下,罪名会被定为贪污罪或者挪用公款罪,判刑时间最高为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轻罚金、拘役。
如果挪用公款的金额在1万元以上,但不超过20万元,罪名将被定为贪污罪或者挪用公款罪,判刑时间最高为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如果挪用公款的金额在20万元以上,但不超过100万元,罪名将被定为贪污罪或者挪用公款罪,判刑时间最高为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如果挪用公款的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罪名将被定为贪污罪或者挪用公款罪,判刑时间最高为1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甚至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根据上述罪名和定罪标准,如果挪用公款近十万元人民币,那么罪名会被定为贪污罪或挪用公款罪,判刑时间最多为10年,具体判刑情况也要视被告人的案情、自首情况、情节轻重等综合考虑。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是违法的行为,会对社会的公序良俗和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一旦涉及到这种犯罪行为,不仅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同时还将面临声誉受损、职位丢失、工作受到惩罚等后果。所以,公务人员及其他具有权力、财务等方面的职业要格外注意,在处理公款问题时务必遵守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事,切勿贪污挪用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