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被认定为“贪污罪”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国法律中,对于挪用公款的刑事处罚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根据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的行为是指:以单位名义或者以个人名义侵吞公共财物,或者使用公共财物损害公共财产利益的行为。如果挪用公款的数额较大,即构成“贪污罪”,属于侵犯国家利益的严重行为。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贪污罪的最低刑期是三年有期徒刑以上,最高刑期为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另外,如果挪用公款的数额较大,即每次数额超过100万元或者累计数额超过500万元,还可能面临没收财产的处罚。
因此,挪用公款的问题严重,一旦被发现,将面临身败名裂的后果。如果只是数额较少、情节相对轻微,则可能会被判处一定的罚款或监禁。但一旦数额较大,情节相对严重,则有可能被判处很长的刑期或者甚至死刑。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如果有这种行为,一定要及时立案调查,追究人员的责任,加强制度建设,从根本上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