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在法律上,它属于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是指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了公共财物或公共财产。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国家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就挪用公款200万而言,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它可以被认定为数额较大的职务侵占罪,最高可以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同时或单独处以罚金。根据法律的惩治力度,具体的判决还需要考虑一些因素,如其犯罪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性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如果犯罪人情节严重、情节恶劣、未能积极赔偿等等,那么可能会面临更重的刑罚。
此外,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还会有一些相应的后果。例如,如果腐败行为涉及到了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源,那么也会对社会经济和国家政治的稳定产生影响。挪用公款也会导致行政责任。如果犯罪人有行政职务,那么他可能会面临免职、解聘、撤退等其他行政处罚。
最后,要想避免挪用公款这一罪行,需要加强监督和防范。各级纪委、监察委员会等组织应加强监督执纪,及时发现挪用公款违法行为。同时,还需要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公众对该罪行的认识和警惕。只有共同努力,才能遏制挪用公款这一犯罪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