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婚协议中,夫妻双方应该详细约定财产的分配问题,包括房产、车辆、存款、股票等等,以避免发生争执和法律纠纷。如果离婚协议中有财产分配的约定,在离婚后两年仍然有效,并且如果一方没有履行财产分配协议,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如果离婚协议中没有约定财产分配,或者约定被认为不合理或不公正,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财产分割。在此情况下,离婚后两年仍然可以提起诉讼。
需要注意的是,在离婚后两年内提起财产分割诉讼时,双方不应该存在财产转移的情况,因为这可能被法院认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此外,在财产分割诉讼中,法院会综合考虑夫妻双方财产状况、婚姻期间的贡献和责任等多方面因素来做出判决。
综上所述,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配约定在两年内仍然有效,如果有争议可以通过法院诉讼解决。如果离婚协议中没有约定财产分配,或约定被认为不公正,离婚后两年内仍然可以向法院提起分割诉讼。不过,为了避免后续的麻烦和争执,夫妻双方应该在离婚前就认真协商和约定财产分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