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依法拥有的住宅用地,通常是由村委会或乡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村民的。据中国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在农村地区,宅基地的使用权不得买卖、赠与、抵押、出租、转让等,但是可以继承和分配。因此,农村宅基地继承是一个比较普遍和重要的问题,而共有制在继承宅基地问题上也经常会涉及到。
首先,宅基地继承实行的是平均分配制度,即继承人按照法律规定的份额来分配宅基地。这种分配方式并不意味着所有继承人都可以共有这块宅基地,而是一种分配权利,即继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份额来分割这块宅基地。因此,可以说宅基地继承是允许共有的,但共有是在分割之后的情况,而不是在分割之前就共有。
其次,如果一块宅基地的继承人较少,可以通过设立规划建设共有产权房的方式实现宅基地共有。这种方式需要继承人达成共识,并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程序。共有产权房可以通过股份、租赁等方式来实现共有。不过,这种方式需要继承人之间有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否则很容易发生矛盾和争执。
最后,宅基地继承共有也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在继承过程中,继承人可以选择放弃部分或全部继承权,也可以把继承权转让给其他人。此外,如果继承人之间发生争议,可以通过诉讼来解决。因此,在继承宅基地时,需要仔细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程序,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农村宅基地继承可共有,但共有是在分割之后的情况。如果继承人之间想要实现宅基地共有,需要设立规划建设共有产权房,并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程序。此外,在继承宅基地时,需要仔细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程序,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