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犯罪行为,不仅危害国家财产和社会稳定,更是损害公众利益和信任。如果被发现并定罪,挪用公款者将会面临严厉的惩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的行为属于侵占罪,最低刑期为3年,最高刑期为10年不等。而如果挪用的数额较大,则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是死刑。在审判时,法院会依据被告人的心态、数额等情节予以量刑。
如果挪用公款者在案发后能够认罪、悔罪并主动退还全部挪用金额,则其可视情节轻重而获得较为宽大的刑罚。一般情况下,法院会对其予以从轻、减轻处罚直至免于刑罚。
然而,退还挪用公款并不等同于免于刑罚。法院仍会依据案情和被告人的过错程度进行量刑,而且行贿、逃税等行为也会对判决产生影响。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项危害严重的违法行为,决不能以退款为妙,更应弘扬法治精神,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挪用公款等腐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