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后,被拆迁人是可以选择是否同意走的。但是,我们首先要了解拆迁的法律基础和拆迁安置协议的内容。
在我国,拆迁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拆迁补偿条例》,这两个法规明确规定了拆迁应该遵循的程序和要求。其中,《拆迁补偿条例》规定了拆迁应该按照市场价值给予被拆迁人补偿和安置,而这些内容都要体现在拆迁安置协议中。
拆迁安置协议是一种强制性协议,其签订相当于被拆迁人与拆迁方之间的合同。签订协议后,被拆迁人就必须履行协议中的内容,否则就会面临违约的后果。但是,如果被拆迁人认为协议中的内容有违合理、公正的原则,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诉,并通过合法途径寻求解决。
此外,如果被拆迁人不同意拆迁,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并通过司法程序争取自己的权益。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在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和拆迁方之间容易发生纠纷和冲突,如果没有合理的协商和解决方式,可能会导致诉讼进展缓慢、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后,被拆迁人可以选择是否走,但需要履行协议中的内容。如果认为协议不合理,可以通过申诉或司法途径争取自己的权益。在拆迁过程中,合理的沟通、协商和解决方式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