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夫妻在离婚时达成的一份协议,其中包含了双方的财产分割、子女抚养、财产赡养等事项。离婚协议的签订,有利于夫妻双方的进一步沟通和协调,避免了长时间的司法诉讼和纠纷,同时也更符合当事人的利益和意愿。那么,签的离婚协议受法律保护吗?
答案是肯定的。离婚协议是一种法律文书,签订后具有法律效力,具备了很强的法律保护力。首先,离婚协议需要经过双方协商达成,涉及到离婚后的各种事项,双方签订的离婚协议就相当于是一种合同,具有合同的法律效力,在法律上受到保护。其次,离婚协议需要签订后提交审批,如果当事人签订的协议符合法律规定,并且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则可经法院核准,成为判决书的一部分。这样,离婚协议就具有了法律的强制力和法律的约束力,当事人必须按照协议的内容执行,否则就会承担法律责任。
此外,离婚协议的法律保护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离婚协议上的财产分割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强制执行。当然,在协议中涉及到财产分割的时候,需要遵守法律的规定,如不能损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否则会影响协议的法律效力。
二是离婚协议上的子女抚养和抚养费的约定也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离婚协议中对于子女的抚养约定,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如果离婚协议中规定的子女抚养费过低或过高,则需要重新修改离婚协议,否则会影响法律效力。
三是离婚协议也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当多个证据存在矛盾时,离婚协议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并可以为当事人争取更好的法律利益。
综上所述,签的离婚协议是受法律保护的。离婚协议需要经过法律审批后具有法律效力,并且离婚协议所约定的事项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当然,在签订离婚协议时,当事人需要尊重法律规定,并且遵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既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尊重对方的权益,以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