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指以职务、职权、职责或者其他名义,挪用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或者群众集体的资金或者其他财物,数额较大,情节严重,已构成刑法规定的违法犯罪行为。根据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的量刑应该是根据金额大小、情节严重程度、社会危害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根据我国现行的《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但情节较轻的,可以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比较严重的,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判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可以处终身监禁。
在实际的判决中,裁判人员会根据被告人挪用公款的数额、方式、目的以及行为的后果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以确定具体的量刑标准。同时,被告人是否有自首、悔罪等情节也将影响到量刑的结果。
总之,挪用公款是涉及国家、社会和群众利益的严重罪行,应当予以严惩。对于挪用公款罪的惩处,既要体现公正与合理,又要起到具有威慑作用的效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