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以个人或团体名义,将原本属于公共机构或其他机构的公款进行个人或非法用途。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严重威胁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安全,需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在我国刑法中,挪用公款属于贪污罪和侵占罪。如果被挪用的公款超过5000元,挪用者将面临贪污罪的指控;如果挪用的金额少于5000元,则会被定为侵占罪。由于不同罪名所构成的犯罪行为不同,其刑罚也会有所不同。
按照我国刑法规定,贪污罪属于严重刑事犯罪,其罪刑相当严厉。如果挪用公款的数额较大,最高可判处死刑,并予以没收财产;情节较轻者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监禁等刑罚。而侵占罪则属于较为轻微的刑事犯罪,数额较小者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数额较大者则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
综上所述,任何挪用公款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凡是进行挪用公款的行为,应当重视法律风险,防止违法犯罪的发生,如若发生,更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