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是一种侵犯国家和人民财产的犯罪行为,属于刑法中的经济犯罪的一种。在挪用公款的情况下,根据被挪用公款的金额大小,被判处的刑期也会有所不同。
以挪用公款228万元为例,如果被判定罪成立,那么一般来说,判处的刑期不少于3年以上,且可以根据犯罪情节的危害性和社会影响来定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共同制定的《关于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和其他侵权行为的若干意见》,挪用公款达到100万元以上的行为可以定为“巨额”,并将可能被判处罚金、缓刑、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等不同的刑期。
另外,如果挪用公款行为涉及到重大影响或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判决刑期也可能会受到加重。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被告人的悔罪情况、赔偿情况等一些因素进行量刑。总之,挪用公款属于一种十分严重的罪行,在执法机关的严格监管下,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