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挪用公款属于贪污罪的一种,可被判处有期徒刑、管制、拘役或者罚金等刑罚。其具体刑期的大小,取决于被判定挪用的公款金额大小、社会危害性大小、被告人的归罪情况等多种综合因素。
对于挪用公款45万元的犯罪行为,具体的刑期是需要根据法官审理和判决所处的地区和案情来决定的。一般来说,如果该被告人系初犯、认罪态度较好、归案自首等情况都能对判定产生影响,可能判处较短的刑期,例如3年、5年,或使用管制、拘役等非徒刑的方式来处罚。
另一方面,如果被告人的行为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危害,判定其必须承担更大的刑责,判处15年、20年以上的徒刑也是有可能的。对于挪用公款罪类似的经济犯罪行为来说,其刑期大小的确定有赖于法官综合考量该行为的性质、情况、后果和社会危害度等多方面逐一判定和决定,从而保障了公平合法的司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