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该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不仅违背了公务员职责和职业道德,而且还损害了公共资源和纳税人的利益。如果发现挪用公款的行为,及时归还这些公款是一种被认可的做法,但是这不意味着不会受到相应的法律惩罚。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对犯罪分子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虽然及时归还部分挪用公款可以为犯罪分子减轻量刑,但不能完全豁免其法律责任。此外,为了保护公共利益和惩罚犯罪行为,司法机关往往会对挪用公款者进行一定的刑罚。
具体而言,刑罚的轻重取决于被挪用的公款数额和所犯罪行的情况。如果挪用的公款数额较小,且及时认罪、悔罪、积极维权以及积极赔偿损失,那么犯罪分子有可能会获得缓刑或者轻刑。但如果被挪用的公款数额较大,或者犯罪行为严重危害了公共利益,那么犯罪分子很可能会被判处长期徒刑或者死刑。
综上所述,及时归还挪用公款是一种道德和法律上的积极举动,但不会完全免除挪用公款者的法律责任。必须记住,维护公共利益是所有公职人员的职责,任何人都应该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避免挪用公款这种犯罪行为的发生。